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滞留家乡的石大学子投身防疫一线,奉献青春力量,守护群众安全,彰显了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主动请战 践行初心使命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7级卿成林的考研复习计划。
卿成林是一名刚转正的党员,当得知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时,他一边复习,一边参加社区防控。

卿成林(左一)在街头巡逻
奶奶担心卿成林在外受冻,感染病毒,卿成林则安慰奶奶,没事,我会注意的。
就这样,卿成林戴着口罩,走上街头宣讲防疫知识。有时候一讲就是8个多小时,没开水就喝凉水。因人手不够,卿成林主动把巡逻时间延长到13个小时。
南充校区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2016级王文杰,是金龙镇抗击疫情劝导志愿队队员。他说:“劝导老百姓不赶集、不聚会,戴好口罩,及时清扫垃圾,做好消毒通风工作,就是为老百姓生命安全做贡献。”

王文杰(右一)在街上宣讲防疫知识
在春寒料峭的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古城街道垒村,通信工程专业2017级郑皓春正忙着给老年公寓全面消毒。疫情发生后,她一方面在村口值班,逐一测量、登记进出人员体温,张贴宣传标语;一方面对公共场所特别是老年公寓定期全面消毒。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清扫消毒完成后,一位老奶奶戴着口罩对她说:“囡囡,我是快入土的人了,难为国家还记挂着。”郑皓春笑着说,共产党为人民理所应当,您要保重身体,安心颐养天年。
郑皓春说,作为一名党员,在这个疫情寒冬发光发热,为人民群众送去温暖,是我的责任。

郑皓春(右一)在当地养老院打扫卫生
当好排头兵 守卫人民安全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和大学生党员,凡事都应该冲在最前面。”2月8日下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7级秦郎向村干部张书记立下“军令状”,保证一天内完成五社一百多户的信息收集工作。

秦郎入户排查居民身体健康状况
这项工作做起来很难。秦郎所在的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中低山区,村民居住分散,部分住在半山腰、山顶上,道路狭窄湿滑,很不好走;要详细记录每家每户有无外出务工人员、有无身体异常、有无到过或路过疫区、有无接触外来人员等信息,并拍照存档。
当晚21点,秦郎便完成了信息统计上报工作。第二天天没亮,他又站到村口关卡前,查验过往行人身份证、通行证。轮休时,秦郎主动骑上广播车,绕着村子宣传防疫知识,及时规劝、指导村民戴上口罩,戴对口罩,提醒村民“勤洗手、多饮水、不串门、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秦郎总是耐心解释、热情解答。
2月8日起,石油工程专业殷文利在家乡仁寿县抗疫一线当起了“安全卫士”。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党员,殷文利深知不折不扣落实上级疫情防控要求至为关键。
按照仁寿县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殷文利在村口逐一排查进出人员、车辆的信息,测量体温、开具临时通行证,全力确保无“高危”人员穿行村庄。最初10天,殷文利共核验检查200余辆车、600余人。每到夜晚值班时,殷文利总是对一起值班的长辈说:“我当过兵,身体素质好,晚上我来值班,您就回家歇歇吧。”

殷文利在路口执勤
为筹集防疫物资,退伍兵刘晓敏吹响了“集结号”。2月2日上午,法学院硕士生刘晓敏在网上看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发布的“急需补充各类医疗防护物品”捐赠公告后,心急如焚。
当刘晓敏向我校的退伍老兵们发起筹款捐赠口罩提议时,大家纷纷响应,不到半天时间,24名老兵凑够了100只N99口罩的费用。2月17日上午,经过多次协调,承载着我校退伍大学生爱心的口罩,终于发往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化忧解难 做群众暖心人
“社区哪家缺什么,我就及时买回来送到他们家门口。”应用化学专业2016级吴建松说,比起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战疫工作者,我做的这些都微不足道。
疫情暴发后不久,吴建松便志愿加入社区抗疫队伍,接受简单的防疫培训后,他走上了岗位。因为志愿者有限,吴建松工作量很大,要负责采购、发放物资、统计进出人员信息并录入电脑。
吴建松介绍,每天要在社区与街道之间来回跑数十趟,大家缺什么,他就第一时间去采购,哪户有什么特殊情况,就赶紧询问,帮忙解决。

吴建松协助社区工作人员
除了人手压力,同专业2019级袁浩伟还面临着乡亲不理解的困扰。由于农村居民疫情防控和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又受“人情大于天”观念的影响,乡村防控变得困难重重。
每天早上7点,袁浩伟跟随老党员父亲,在全村排查巡逻,对进出车辆消毒,登记进出人员信息,劝散村里的聚集人员,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冻红的双耳见证了他为疫情防控做出的努力。

袁浩伟检查来往人员和车辆信息
湖北荆州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之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9级王曾俊是土生土长的荆州人。
疫情在荆州蔓延加重时,王曾俊顾不得思考太多,理所当然地加入了荆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工作队。他说:“我爸妈都是一线医生,也是老党员。我从小耳濡目染,在如此危难时刻,能做多少是多少。”
王曾俊介绍,红十字会的志愿工作,主要涉及货物搬运和货单打印,每天入库出库的物资很多,任务很重,也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一忙起来就是连轴转,顾不上吃饭是常态,经常一天下来腰酸背痛。
尽管如此,王曾俊说,一想到全国各地尤其是湖北还有大量的病患和医务工作者们急需物资支援,我就和小伙伴们互相打气,一起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王曾俊和志愿者同伴做好自身防护,开始工作
除了线下支援排忧解难,网络疫情防控接力更成为了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应用化学专业2018级袁晴,通过微博发起了志愿团活动,每天24小时不间断搜集疫情求助者信息,帮助患者及家属购买物资,联系医院。这项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总编支持,并主动将信息传递给国家督导组,帮助尽早收治患者。截至2月15日晚,袁晴所在的志愿团共联系到83个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家庭,为他们及时提供了帮助。

袁晴所在志愿团发送的信息
疫情就像一场“战争”,一场考验人性、考验党性的“战争”。西南石大学子主动担当,就像一枚“螺丝钉”,钉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坚守服务岗位,奉献青春力量。(皮璟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