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潘建屯:《反杜林论》(五)

    发布日期:2017-06-13 作者:    编辑:张培高    审核:    点击:[]

     

    日期:2017-05-30

    地点:思学楼D504

    时间:19:30-21:30

    领读:潘建屯

    主题:《反杜林论》第87-113

    此次读书会由潘建屯老师导读《反杜林论》第一编哲学部分中之“九至十一部分”:永恒真理、平等、自由与必然。潘老师重申第一编框架结构分为总论世界观、自然哲学观、社会哲学观与矛盾观。第九章主要内容为批判杜林论的永恒真理理论。潘老师首先讲解了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在杜林的理论中,思维是第一性的,杜林的哲学体系为先验唯心主义。杜林认为有永恒的道德与永恒正义存在,而恩格斯则认为道德与法是观念上层建筑,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第十章的主要内容为批判杜林的平等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杜林把社会分解为它的最简单的要素,他发现简单的社会至少有两个人组成,他认为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恩格斯认为,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

    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批评杜林对自由与必然关系的认识,在恩格斯看来,杜林不仅对法兰西和普鲁士法律的无知而且对自由的认识自相矛盾(一方面说:“自由就是认识和冲动、知性和非知识性的平均值”,另一方面又说:“自由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按照先天的和后天的知性对自觉动机的感受”)。然后论述了黑格尔的观点,在恩格斯看来黑格尔正确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参会老师:张培高、潘建屯、段俊霞、张健丰

    参会学生:张梦珂、王红、和晋、张维强、邓雨珠、曾凯、喻金伦、朱文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