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哲学的贫困》第二讲

    发布日期:2018-04-04 作者:邓玉珠 闫泓竹    编辑:高国良    审核:    点击:[]

    高国良:《哲学的贫困》第二讲

    日期:2018-3-25

    地点:思学楼D507

    时间:19:30-21:00

    领读:高国良

    主题:《哲学的贫困》第一章第一节,第23-33页

    本次读书活动由高国良老师导读《哲学的贫困》第一章第一节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马克思在这一节内容中发起了对蒲鲁东的价值理论的猛烈批判

    在整个导读过程中,高老师带领大家一句句进行分析和阐释第一节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关于使用价值怎样变成交换价值的问题,蒲鲁东认为交换价值起源于需要和分工的存在;马克思则认为蒲鲁东从抽象的个人的建议出发来说明价值的产生,不过是脱离了真实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观虚构;第二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性问题,蒲鲁东将其作为自己的首要发现,马克思指出西斯蒙第和罗德戴尔早就揭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关系。蒲鲁东还在交换价值和稀少之间、使用价值和众多之间划上等号马克思认为这样一来使用价值和供给、交换价值和需求就混为一谈了;第三蒲鲁东还将交换价值的产生看作效用和意见之间斗争的结果。马克思认为 “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和需求者之间的竞争构成购买者和出卖者之间斗争的必然要素,而交换价值就是这个斗争的产物。”

    在导读过程中,大家还就第24页的“鲁滨逊式的那种和社会隔绝的孤独状态”中的“社会隔绝”和第25页的交换价值“一次方”、“二次方”“三次方”等概念的理解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参会老师:高国良 崔发展 潘建屯 段俊霞 吴祖刚 刘星 郑超

    参会学生:冯雪 李飞 陈骅炜 贾云强 袁泉 赵川林 赵薇 胡琪茂 赵小芳 赵超平 赵宇 喻金伦 邓雨珠


    供稿人:邓雨珠

                      2018年3月30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