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郑超:《哲学的贫困》导读第六讲

    发布日期:2018-05-14 作者:闫泓竹 邓雨珠    编辑:    审核:    点击:[]

    日期:2018-5-14

    地点:思学楼D507

    时间:19:30-21:30

    领读:郑超

    主题:《哲学的贫困》,第80-99页

    本次读书会导读了《哲学的贫困》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第一节“方法”,在这一节内容中马克思清晰指出蒲鲁东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这一矛盾观点,并加以批判。

    在整个导读的过程中,郑老师带领大家认真分析,积极思考这一章节内容,并引导大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理解。此节内容分为七个部分,马克思用七个说明严厉的批判了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方法是反辩证法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

    第一个说明马克思提出“没有适应时间秩序的历史,只有观念在理性中的顺序”,指出蒲鲁东只是根据自己的绝对方法把所有人们头脑中的思想加以系统改组和排列而已。

    第二个说明深刻批评了蒲鲁东所认为的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制造产品的,他忽略了生产方式的转变才是真正影响生产关系的因素。

    第三个说明批评了蒲鲁东的理性中以及逻辑顺序这些关系在一定的系列中根本不存在。第四个说明围绕奴隶制这一个经济范畴例子进行讨论,批评了蒲鲁东取来所有经济范畴,用一个做另一个经济范畴的消毒剂这种错误的方法。

    第五个说明提到蒲鲁东的辩证法背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被其自身的矛盾所拖累。

    第六个说明主要分析出蒲鲁东的“人类的无人身的理性”这一观点没有任何历史可言。

    在导读过程中,郑老师和同学们还就第七个说明里96页的由于理论不一致而产生的不同学派,例如宿命派、浪漫派和博爱派等各种学派研究风格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参会教师:郑超,刘星,赵聃

    参会学生:朱文超、赵宇、赵超平、赵小芳、赵川林、季璟、黄果兰、和晋、喻金轮、刘可欣、王莉娟、杜仕月、谢峥光、冯雪、张维强、赵薇、禹江河、闫泓竹、邓雨珠、陈骅炜、李锦韬、刘越、蒲丹侠、张荷、赵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