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行走的思政课“传承”系列活动(翠云廊站)

    发布日期:2024-01-17 作者:杨莉 胡芮欣    编辑:秦承明    审核:张莉    点击:[]

    2024113德法安澜实践团成员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在德法教研室杨莉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前往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暨行走的思政课“传承”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就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重要精神,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

     

    20237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元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翠云廊绵延300余里,有着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被誉为“蜀道灵魂”“世界奇观”。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德法安澜实践团成员迈步古蜀道,迎面而来的是一株“宋柏”。据林业专家鉴定,这棵柏树有950年了,推算起来大约种于北宋仁宗时期。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有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地土所宜林木。”

    翠云廊里有颇似张飞形象的“张飞柏”;由于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双重特征,当地百姓又称其为“松柏长青树”的“剑阁柏”,这株古柏,全世界仅此一株,被誉为“国之珍宝”,是“四川省十大树王”之一;还有“隆中对柏”、“帅大柏”、“夫妻柏”等古树。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勇担时代使命,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相信中华文化一定会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造无限价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