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于11月30日下午在思学楼D411室开展“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集体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杨伊主持,教研室各成员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中,杨伊首先领学了发表于《求是》杂志的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和新华网报道的《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两篇文章。杨伊在学习过程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以及“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因此,要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发挥好先行探索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全民行动,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与会教师也根据本次主题进行集体研讨。龚秀勇教授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美丽中国建设同每个人相关,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张健丰教授认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其中,讲清、讲透处理五个重大关系的原则要求,提高青年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其他教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全体成员通过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深入学习领悟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更好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储备。
集体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