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目的任务 1.课程地位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使学生从文本的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这些著作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本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课程使学生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价值理想和基本精神,坚定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答现实的和思想的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研究水平。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课程,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必须的政治专业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毛泽东哲学思想、刘少奇建党思想、朱德军事思想、周恩来外交思想、邓小平理论相关内容等。 课程重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课程难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熟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与历史地位的基础上,熟悉检索、准确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位与作用,并能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释义 一、马克思主义全球传播的结果 二、中国传统哲学实现民族性和时代性发展相统一的结果 三、目的在于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现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与目标 学时安排:1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托马斯.帕特森的《马克思的幽灵》、杨耕的《为马克思辩护》书籍。 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 二、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教学重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与马克思主义的接受 教学难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段历程,并阅读梅荣政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教学重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情况 教学难点: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准备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这段历史加以梳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现实基础、思想条件以及实践基础。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局限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普及的尝试——艾思奇及其《大众哲学》 四、李达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 教学重点:艾思奇、李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普及的贡献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局限性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书籍)、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进程》(论文)。 第五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内在一致性 教学重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内在一致性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学时安排:1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杨奎松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二阶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部分——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含义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征 教学重点: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难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征 学时安排:4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书籍。 第七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与古代兵法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教学重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对古代兵法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难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学时安排:3学时 学习要求:课外阅读《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毛泽东选集》1-4卷。 第八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一、《论党》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论党》在政党与领袖关系问题上的误区 教学重点:《论党》的党建思想及其在党建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论党》在政党与领袖关系问题上的时代局限性?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年谱》1893-1949、1949-1976,《刘少奇选集》上、下卷。 第九章 朱德军事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一、朱德的游击战思想 二、朱德的攻坚战思想及其对三大决战的影响 三、朱德的建军治军思想和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朱德的游击战思想 教学难点:朱德的建军治军思想的特点与地位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朱德选集》、《朱德人生纪实》。 第十章 周恩来外交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比较 二、周恩来在“文革”前期中国外交工作中的贡献 教学重点:周恩来对新中国外交工作的贡献 教学难点: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比较分析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周恩来选集》上、下卷,《周恩来年谱》1898-1949、1949-1976。 第十一章 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与“文化大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消极影响 一、阶级斗争扩大化 二、社会主义认识的片面性 三、毛泽东晚年思想研究的方法论 四、毛泽东晚年失误的哲学根源 教学重点:毛泽东晚年的失误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毛泽东晚年失误?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学时完成一篇小论文。 第三阶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十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渊源 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列宁的“讲求实际” 二、毛泽东与邓小平在思维方法上的关系 三、周恩来与邓小平思维特征之异同 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渊源 教学难点: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在思维方式上的同与异,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邓小平文选》1-3卷。 第十三章 邓小平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创新 一、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试验纠错法” 二、邓小平真理观的主体分析方法 三、邓小平对矛盾分析法的创造性运用 教学重点:邓小平对矛盾分析法的创造性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吸取邓小平哲学方法论创新的成功经验? 学时安排:4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邓小平年谱》1904-1974、1974-1997。 第十四章 陈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我国经济发展几个关键时期中的陈云 二、陈云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独特贡献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陈云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独特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评价陈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时安排:2学时 学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陈云文选》1-3卷、《陈云文集》1-3卷。 第十五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逻辑关系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 教学重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及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原因 学时安排:1学时 学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新布局新境界》。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课程结业论文 2.成绩评定办法: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包括小论文、课堂表现、考勤)+期末成绩(60%,课程结业论文)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2011年版。 2.《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4.梅荣政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杨奎松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杨奎松著:《“中间地带”的革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
大纲执笔人:李学林 大纲审批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或教授)委员会 2015年9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