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各项教学任务,做好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根据学校、学院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关于开展2022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教务〔2022〕52号),学院于5月13日至5月25日开展了一次认真细致的检查,现将检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 总体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期中教学检查,组织召开了教研室主任会议,安排部署本次期中检查工作。成立了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崔发展
副组长:潘建屯
成 员:张剑、李凌、徐科琼、张健丰、张莉、杨莉、潘昱州、郭玉秀、李薇
工作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潘建屯担任组长,以教学办公室主任、各教研室主任等为主要成员,具体组织开展教学检查工作。
本次教学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稳步开展,教师教学进度按计划执行,学生学习情况良好。
2.考试管理。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强化本科课程考核评价的规定》,课程结业考试工作规范有序,学生无违反考风考纪情况。
3.成绩归档。2021年秋季学期结业课程教学归档材料是否齐全、符合规范。
4.学业帮扶。2021年秋季学期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学生学业,收到良好成效。
5.实验教学。思政课实践学时顺利开展。
6.课程设计及实习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作教案和课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知实习顺利完成。
7.学科竞赛及第二课堂。学院积极申报参加学科竞赛——四川省大学生“四史”讲述大赛,正在组织安排中。
8.教材建设。按规定选用相关教材。
9.其他专题活动。教研活动扎实开展;开学教学检查存在问题在积极改进;通过教研室主任会议收集教师意见,召开本科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2022年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工作有序推进。
二、 检查及自评情况
(一)课堂教学情况
1.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状态情况
(1)承担课程情况
本学期,共承担45门全校公共课(含文化素质选修课),598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总学时为13256(纯学时,非当量学时),新开新中国史,学院56名专任教师承担了本科生课程。因课程安排,本学期,有2人未给本科生上课,他们将于下学期给本科生授课。
(2)课堂教学情况
各门课程都积极组织开展了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任课教师教案、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拓展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等教学资料齐全,教学准备较为充分。课堂上,教师均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组织开展教学,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
(3)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认真听讲,按照各课程要求完成了线上课程、随堂练习作业和单元测试,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通过QQ群、学习通、雨课堂、慕课堂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与学生开展互动、辅导学生学习,受到同学们好评。
2.任课教师调、停课或更换主讲教师情况
学院任课教师调停课或更换主讲教师情况正常,主要原因为公事安排、疫情防控、个人或家人生病等不可抗拒因素。个别课程出现大规模更换上课地点(从博学楼调到思学楼)的情况。
3.小班教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1)严格控制教学班额
学院在教务处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严格控制教学班额,无100人及以上大班教学情况。
(2)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5门思政课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学院自建的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创建了异步SPOC。形势与政策课,自己录制教学视频,利用学习通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新开设的“四史”类课程、“国家安全概论”课程分别利用利用学习通平台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线上教学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
(二)考试情况
1.考试管理严格有序
学院按照《西南石油大学本科学生考试管理办法》对考试各环节进行了检查。经检查,本学期试卷的命题、审批、印制无错漏,保管良好,监考教师均能履行好监考职责,学院领导按计划进行巡考工作。目前,“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课第一轮结业考试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业考试准备工作有序进行。期末考试安排开始启动。
本学期考试管理情况统计表
已考课程数 |
网上阅卷课程数 |
教考分离课程数 |
流水阅卷课程数 |
违纪作弊人数 |
领导巡考数 |
5 |
5 |
5 |
3 |
0 |
3 |
2.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按照《关于进一步强化本科课程考核评价的规定》认真执行,重点加强了以下三方面工作,具体总结如下:一是严格考试管理。教学副院长亲自严抓严管试题审查,严格试题审批。按照学校和学院要求,认真做好课程试题命制、试做评价、评分标准制定、试题审批、答卷批阅以及考试组织管理等各环节工作,确保结业考核质量。二是严格平时成绩管理。平时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健全,将听课、考勤、作业、研讨以及各种形式的阶段性测试等内容纳入了课程过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设置了每一指标的权重及评分标准并认真记录。三是科学确定课程考核难度深度。4门思政课在命题中均设置了综合型、应用型主观题,分值占比均达到60%及以上。
(三)成绩归档情况
按照《西南石油大学本科学生成绩管理办法》要求,教学办公室和各教研室严格把好“规范关”,归档工作顺利进行。近日学院要求各教研室对2021年秋季学期结业课程教学归档材料进行了抽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课程和教师进一步加强整改。
(四)学业帮扶情况
为进一步帮助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了解专业、认知专业,提升专业学习质量,学院采取了以下学业帮扶措施:一是采用“课堂+讲座”形式进行课程讲授。针对大一本科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理论学习略感困难的情况,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专题讲座。如5月25日晚,邀请经管院余晓钟教授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与“一带一路”能源高质量合作的专题报告。二是继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学长导航制,通过导师和高年级学生加强对本科学生的全方位指导。三是实施英语学习专项辅导,邀请英语培训教师开展四级考试技巧培训,持续开展英语晨读活动,组建英语学习小组,提升英语学习效果。上学期,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名列全校前列。
(五)实践教学情况
本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门思政课均设置了课内实践学时,组织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由主讲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实践。目前各课程均按计划执行,进展良好。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开展了“厚德尚法,知行合一”微视频大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影剧”“走一个地方”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织开展了伟人传记、经典阅读等实践教学活动。
(六)课程设计与实习
在课程设计上,学院要求各教研室加强教研室活动,开展集体备课,备教案、备课程设计、备PPT,重点针对首开课教师、参赛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检查与打造。学院多次邀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杨慧老师等专家对教师课程设计进行指导。
在实习方面,针对学生进校对专业认知较为模糊的情况,学院通过专业导论学习、专业认知讲座、专业学生座谈会、专业认知实习等方式,一方面通过理论讲授形式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另一方面则采用“主题+小组”的方式,通过专业实践,以“确定实践主题+小组团队实施+小组代表汇报”形式开展专业认知实习,再次开展“百位师生讲党史”等与专业联系紧密的系列活动,以学生的亲身体验等强化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学生专业自信,稳定了专业学生队伍。
(七)学科竞赛及第二课堂
学院积极申报参加学科竞赛——四川省大学生“四史”讲述大赛,目前,专业教研室已经与主办方取得了联系,相关工作还在组织安排中。
(八)教材建设情况
由于学院课程的特殊性,学院承担的公共课教材多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或上级要求的教学辅导材料。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为新办专业,该专业课程教材编写工作虽然已纳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内容,但因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足,还没有真正启动。下面主要汇报教材使用情况。
一是思政课程教材使用情况。“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门思政课均使用2021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依据教育部文件设定,教学参考资料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印的“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属实践类课程,暂未使用教材。
二是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本学期新专业共开设专业课程3门,均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三是文化素质课教材使用情况。文化素质课程教材选用情况良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选用马工程教材,其它均选用优秀教材,教材只供教师备课使用,未对学生发放。
(九)其它专题情况
1.教研活动扎实开展
重点抓好新进教师指导,切实把好“首开课”。一是新进教师指导团队多次与新进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对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PPT等指导把关。新进教师全程跟随指导教师听课。二是新进教师所在教研室和拟任课教研室共同研究、联合推进新进教师首开课试讲,通过抽取试讲内容与前两章授课内容全覆盖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让新进教师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全面的把握。三是学院层面邀请学校学院督导专家和获省级教学奖的老师对其进行多次指导,组织开展试讲,新进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升,得到专家的肯定。参与学校首开课试讲的4位新进老师全部顺利通过。
重点突出赛课教师磨课,着力打造“精品课”。一是成立工作团队,为将要参加青教赛、校教学卓越奖、教学创新大赛的赛课教师提供全面指导、培训与服务。团队由学院领导、获国家和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老师、学院教学竞赛梯队成员等组成,组织开展了多场培训。二是设立赛课教师讲课磨课专项经费,将参赛教师指导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与绩效奖励,进一步发挥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按专题按计划推进讲课磨课,参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磨课需求,确定指导教师范围,扎实开展试讲,确保每个专题试讲都成为精品。
全面推进教学展示活动,集体上好“公开课”。一是全员参加,获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校级教学质量奖二等奖、省级和国家级讲课比赛三等奖及以上等奖项的教师,讲授“示范课”;拟参加各级教学比赛、新入职教师等,讲授“展示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活动指导教师,其他教师参加“公开课”观摩。二是精心组织安排,在教学内容上,示范课内容由教师自行确定,展示课内容通过抽取确定;展示课每个内容讲课时间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在教学环节上,由教研室多次组织。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每个教研室推荐2名教师参加学院层面展示汇报会,评出优秀教师并给予相应奖励。目前,“公开课”活动正在有序进行中。
2.开学教学检查存在问题及改进
整体上看,开学教学准备工作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教案内容未能体现问题链教学理念、教学事例还需进一步优化;新任主讲教师的教学内容还需进一步熟悉,教学方式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往往以讲授法为主,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开展不够;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还不够,教学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重点采取了下列整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认真落实教研室活动,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教师学科特长,加强分工合作,重点备新教材、备学生、备教案、备讲稿、备PPT,组织开展首开课磨课、竞赛磨课、公开课等活动,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
二是组织开展专家听课督导。按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奖考核办法安排专家听课,督促教师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三是继续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学培训,在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学等多方面的培训。特别要注重加强新任课教师培养,不断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切实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加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重点推进“四史”类课程建设和“国家安全概论”课程建设,重点加强课程线上资源使用与建设,着力培育一流本科课程。
3.召开师生座谈会情况
一是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各教研室召开课程建设会议,听取教师对本科教学的意见。5月19日,学院在思学楼D507会议室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议,研究了当前教学工作,听取了老师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二是召开本科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关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5月25日晚,学院组织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听取了学生代表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2022年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潜心钻研、教书育人,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西南石油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与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西南石大教〔2019〕17号)和《关于开展2022年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通知》(教务〔2022〕30号),结合学院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方案》(院行字〔2020〕3号)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工作量考核、学生网上评教数据的使用等。文件面向全院教师进行了公示,通过了学院教代会讨论审议。本学期,专家听课有序开展,学生现场评教已经有序推进。
三、 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数量猛然增多,教师教学水平还良莠不齐。教师数量虽然有所增多,但部分教师是新入职教师,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思政课教学的需要,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问题仍然存在。
二是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够,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还不够,教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是教研室活动需进一步抓紧抓实。教研室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推进教研室活动落实落细,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持续改进措施
1.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师资水平
依托各类培训班、网络培训资源开展培训,对教师师德师风、教学方法、理论水平等进行全方位培训。组织开展线下培训活动,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2.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以教育部教学科研建设团队和省级名师工作室“张小飞工作室”等平台为依托,深化“互联网+石油精神+思政课”教学改革、“互联网+问题链”教学模式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暨“一课一特色”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文化素质课程改革。
3.狠抓教研室活动,加强教学研究
一是继续实施领导包干蹲点到室制度,四位院领导分别到相应教研室指导和参与教研活动。二是继续把握活动重点内容,重点推进四类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教学研讨等。三是加强活动策划,拟定活动主题,重点组织开展疫情防控融入教学、石油精神融入教学、“问题链”教学等主题教研活动。四是将党支部活动与教研室活动相结合,在各教研室活动的基础上,打通教研室壁垒,推进思政课一体化,从而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4.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一是完善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制度汇编,制定实施年度质量保障工作方案。二是继续组织专家听课,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展开听课。三是加强学生成绩分析,按课程和班级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