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同学:
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现启动2023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评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重点支持学生跨学科组队开展可持续性研究项目和“互联网+”大赛种子项目
二、报名方式
学生自主申报,鼓励教师主动利用科研项目组织学生申报相关项目。
三、申报项目类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主要成员2至5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选定创新性训练项目研究内容,并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主要成员2至5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组建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并相互协作。
3、创业实践项目:本科生团队(主要成员2至7人),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前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为基础,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项目要面向市场展开,按企业实际运营模式进行管理和实践。
备注:优秀创业实践项目有机会被推荐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赛。
四、具体要求
1、申报要求
(1)同一个项目只能选择一种类型进行申报,不得同时申报多种类型项目。
(2)已结项或未结项的国家级、省级创新研究项目不得再次申报。
(3)同一学生最多只能参与2个项目(含2022年度项目)。
2、指导教师
(1) 每个项目须至少配备1名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应具有指导项目实施的能力和相关专业背景,能够全过程跟踪项目执行情况,指导学生按预定计划完成相关研究训练内容,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的在研项目数最多不得超过2个。
(2)创业实践项目可选定1名企业专家作为指导教师,企业专家应具有企业运营及管理方面的丰富实践经历,且有时间与精力参与项目指导。
(3)指导教师参加项目开题、中期研讨和结题相关活动,并填写指导教师工作报告书。
五、申报程序
1、3月18日前,各申请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书》(附件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汇总表》(附件2)并发送至1769585191@qq.com,申报书以“负责人学生姓名-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命名,汇总表以“负责人学生姓名-项目名称-汇总表”命名。
2、3月21日前,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匿名评审,评选出优秀申报书予以颁发证书,并在报学校时对优秀申报项目进行重点推荐。
六、说明
1、申报过程中,《申请书》严格按照要求填写规范,如出现因信息不准确、不规范、不完整造成影响的,责任由项目负责人承担。
2、凡2022年度项目未结题的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不得参与本次申报。
3、联系人:胡钞元
电话:83032550
附件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书
附件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汇总表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3月13日